分享成功

被隐入尘烟的只有“曹贵英们”

说在前面,我不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所谓的乡土纪实叙事诗,它更像是以苦难为背景素材去凸显爱之纯真的古早韩剧内核式爱情故事。对于爱情来说,最重要的是人。马有铁这个人物我认为已经说得较多了,电影中他的人物弧光也相对完整,这里我想来谈一谈曹贵英。

若说导演对于乡土苦难展现的是一种浪漫化想象和傲慢的俯视,那么他对于片中海清所饰演的贵英就是无视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自我认知往往来自于他人的反馈,那么在片中曹贵英她所处于的关系网中,她被置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首先是开局两家人在一起吃饭,商谈马有铁和曹贵英的婚事。在整个构图上,曹桂英处于中心位置,但是是所有人中最矮的。她一直低着头吃饭不说话,眼神几乎不动。在谈论的主题都不在场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婚姻被两家做了承诺,我更愿意称其为交易现场。

然后出现了一段马有铁与家人的对话,他被告知曹贵英从小挨打受气,落下了病根(指的是尿失禁)然后又提到她不能生育,说她有啥可挑的呢?

这里的潜台词是在告知马有铁,他们两个人的婚事,曹贵英不会出现异议,决定权在马有铁的手上,只要他点头,那么这个事就可以成。这个情节还让我想起,在购买瑕疵品的时候,商家告诉你这个东西哪哪儿有一些问题,但是影响不大(笑)

两个人在局促的状态下结婚后,有一段去扫墓的情节,曹贵英和马有铁,两个人坐在沙堆上,马给了曹贵英一个馍馍,希望她吃点东西。这个动作我认为是本片曹贵英受施主体对象正式移交的转折点。

是的,她在全片中几乎一直都在被动地接受。在遇到马有铁之前,她接受着来自家里人的虐待,接受着家里人为他安排的婚姻,在与马有铁结婚后,她也接受着马有铁对这个家庭的掌舵。

在他们这个小家与其他的社会关系链接交流时,曹贵英永远跟在马有铁的背后不发一言,不对这个家的走向发表她的任何看法。

在买种子的时候,她在旁边远远地站着看他们算账,这个情节中她的作用主要是漏尿,以便展现马有铁对她的爱护之情。

在亲戚回家告知马有铁这个房子为了要拆迁费即将被推平,要他们快点搬出去时,她自觉地给亲戚倒了一杯水之后默默的走开了。

在村长过来告诉他们可以申请城里的补助方式,画面的中心被两个人男人的谈话所占据,她站在角落看着围起来的笼子,之后她默默地走开,画面全然被男性所占据。

要磨谷子时,马有铁跟一个年轻男性话事,他同样没有入框,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镜头里所出现的所有人全部是男性。

你可以说这是导演在呈现着一种真实,你可以说我们的农村社会就是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而说出这些话的人们,到底又对农村生活有多少的经验?本片作为一部爱情电影,一直想要展现马有铁对曹贵英的爱,爱到最后,他因为曹贵英的死殉情。但是全片中他没有一次在某一些事上询问过曹贵英的意见,没有一次询问过他的妻子的意见。 他做了,曹贵英跟着,一切都是这么的水到渠成无可指摘。

曹贵英在本片中唯一的,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主观意愿的地方,是他不让马有铁去献血。但是在第一次她拉住马有铁的一角时,马扯开她的手走了。

对于二人的这种状态,其实片中有用村里老头老太太讲闲话的嘴给定调:恨不得拴在裤带上。

而我没有更没有想到的是,导演真的把这个画面拍了出来。

他们两个人睡到了天顶上,为了避免曹贵英掉下去,马有铁把两个人的裤带拴到一起。

这是全篇中让我最不舒服的一个情节。裤袋是固定衣物的,是用来系上一些小杂碎的,它不是用来拴人的,“栓”与“人”放在一起,就很割裂。

如果想要表达两个人齐心共克苦难,导演完全可以安排两个人坐起来,肩并肩头靠头一起把对方拴在一起,而不是这样马有铁居高临下地把曹贵英系到自己的腰上。这是一种打着“为了你好”的浪漫主义旗号对女性的物化和对其人格尊严的无视。

片中,马有铁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圣人形象,他能干善良,对于爱情忠贞不渝,时不时还能冒出一些诗意的哲学思考供曹贵英与观众谛听。而沉默不语的曹贵英,她的体态表达更像是一个蹒跚的儿童,而全无一个在农村生活浸淫了几十年的劳动妇女应该具有的一些干练。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个信号:我是脆弱的,我是亟待拯救的,我是残缺的。她永远慢吞吞地低垂着头,眼睛躲闪着旁人,只有在看向马有铁时,目光是富含情绪到近乎虔诚的。她就像是一块拼图,当马有铁的一块与她并合时,她的意义才终于降临了。

对此,片中同样有非常到位的侧写。在描述完马右铁把曹桂英恨不得拴在裤带上的状态后,一向视曹贵英为欺凌对象,并且也深知曹桂英过去苦难的老太太,对于曹贵英的境遇,竟然表达了羡慕。

好像虽然女性很苦很难,但是有一个男人爱她,她就是成功的。女性生来就是承载男人的容器,如果有一个男人愿意把他的爱投射进去,那么她就别无可求了!把女人的价值体系绑定在了男人认同上面。那么它更进一步的理解是什么呢?如果一个女性得不到一个男性的正向认同,她就没有价值了吗?

注意,这一段跟剧情主线并没有关系,导演的寓意应该是从旁人的嘴中去点出他们的爱情之令人艳羡,那么这些角色说的话就完全是导演自身的价值投射。

而沉默了一辈子的曹贵英,她最后的结局是失足溺水。她被马有铁从水中托起,下一个镜头转向用他们的结婚照作为遗照,这就交代完了她的死亡。这个时候全片几乎还剩下15分钟。

这最后的15分钟是导演设计的高潮,是这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爱情故事古希腊悲剧般的结尾——殉情。

在拍完马有铁与他的社会关系最后的交接后,导演用了5分钟的镜头去缓慢记录马有铁最后的人生。他喝下农药,吃下了二人养的鸡下的蛋,默默躺在床上,拿着一根麦子(这里导演竟然还讲究地使用了一个希区柯克变焦……)与影片前段有铁发出的哲学思考进行了一次影像上的互文 可谓庄重,可谓唯美。所以也与曹贵英的死亡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在戏剧上,曹贵英的死是为了引出后面殉情高潮的引子,是一个情节上的上升坡段。观众的情绪没有在她的死上做很多的停留,导演就快马加鞭地把观众赶入了他所设定的高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经常有一句话说,死亡是唯一的平等,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他们两个人的死没有同工同酬。

事实上,男性是造成她的苦难的根本原因,但是本片依旧用了男性来当他的拯救者,如果从整体上来看,这实际上是男性对女性打了一巴掌给个甜枣的行为。

“曹贵英们”在这个圈套中一直没有跳出来,她们承受着来自父兄的毒打,承受着作为女性身份这个社会投射而来的所有恶意,承受着被当做一个生育工具。我们的影像为她们指定的好人与坏人都是如此明显,她们观看着男性的分裂,承受着他们的恶意与善良,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主体性。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在这个影片中,曹贵英的关系网让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曹贵英没有关系网。

她没有展示出作为人所必需的“交流”的过程。在全片中她是与马有铁牢牢绑定在一起的,她几乎没有独立出境,独立做事,在表达自己独立意愿的镜头。她所做的只有在马有铁去城镇给亲戚送完家具回来后,在漆黑的田垄旁,给马有铁递上一壶被她小心保温的开水。

如果说把她的这个角色替换成一条狗,这个片子也是可以剑走偏锋地成立的。甚至因为这种猎奇,想必人们放在狗身上的注意力,会比她现在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更多。

我们现在的影视界有一种趋势,仿佛不去描绘最底层的处境,那么就是不深刻不批判的。对社会结构的描绘是否真实立体,影片是否怀揣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在对现实发问,这个我们都尚且不表。但是在这些所谓的现实主义影片中,我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有看到过一个被真切体悟的女性角色了。“马有铁们”被尘烟雕刻着,轻了重了,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而曹贵英,她们是那一部分雕刻马有铁们的烟尘。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一堵南墙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支持楼主

757人支持

阅读原文阅读  98811
举报

首页 电影  连续剧  综艺  动漫  电影解说  电影资讯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www.kmtlwz.com 联系邮箱:123456@test.cn

Copyright2009-2023 www.kmtlwz.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神马地图·360地图